穴位-j9九游会老哥交流必备社区
-
上巨虚穴
穴位名 上巨虚shàngjùxū,出《灵枢·本输》。别名上林、足上廉、巨灵上廉。上即上方,巨即巨大,虚即中空、空隙,胫、腓骨之间形成较大间隙,穴在此空隙之上方,故名上巨虚。 经属 …
-
丰隆穴
穴位名 丰隆fēnglóng,出《灵枢·经脉》。丰者大也,隆者盛也。考足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为谷气隆盛之脉。是穴属足阳明络穴,从此别走太阴,而穴正当肌肉丰满之隆起处,与条口不同,因…
-
商曲穴
穴位名 商曲 shāngqū,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高曲。商为金声,大肠属金,曲即弯曲,此穴内对大肠弯曲之处,故名商曲。 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
-
俞府穴
穴位名 俞府shūfǔ,出《针灸甲乙经》。俞,俞穴,转输。府,首府,府第,胸为肺之府。指其为诸俞之首府与经气由此入喉也。肾经之脉借血之灵运,由足至胸,会聚于此,因而名之。本穴平任脉…
-
手少阳三焦经
手少阳三焦经为十二经脉之一。代号sj。与手厥阴心包经相为表里。五行属(相)火。《黄帝内经灵枢·经脉》:“三焦手少阳之脉,起于小指次指之端,上出两指之间,循手表腕,出臂外两骨之间,上…
-
神藏穴
穴位名 神藏shéncáng,出《针灸甲乙经》。神,心藏神,心主神明。藏,有隐藏、收藏之义,本穴在紫宫之侧,灵墟之上,胸腔为清虚之府,故有玉堂、紫宫诸名,譬如人居清静之地。则神识为…
-
中注穴
穴位名 中注 zhōngzhù,出《针灸甲乙经》。中即中间,注即灌注,肾经之气由此灌注中焦,故名中注。 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下腹部…
-
灵墟穴
穴位名 灵墟 língxū,出《针灸甲乙经》。灵即神灵,墟即土堆,心主神灵,神灵指心,此穴内应心脏,外当肌肉隆起处,其形犹如土堆,故名灵墟。 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
-
穴位名 四满sìmǎn,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髓府、髓中。四即第四,满即充满,此穴为肾经入腹的第四穴,肾经之气至此已充满,又因此穴可治腹部四周胀满,故名四满。 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
-
穴位名 阴都 yīndū,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食宫。阴为阳之对,指腹部,都即都会,此穴在腹部,为足少阴和冲脉之气会聚之处,故名阴都。 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
-
大赫穴
穴位名 大赫dàhè,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维、阴关。大,与小对言。赫,有显赫盛大之义。此穴在横骨穴上1寸,为冲脉、足少阴经之会穴,其穴阳气盛大,精气阜聚,为下焦元阳升起,旺盛之…
-
石关穴
穴位名 石关 shíguān,出《针灸甲乙经》。别名石阙、右关、石门。石即岩石,关即关要,腹水病古称石水,此穴为治疗石水要穴,故名石关。 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
-
横骨穴
穴位名 横骨 hénggǔ,出《灵枢·骨度》。别名下极。横骨为耻骨之古称,此穴在横骨上缘,故名横骨。 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下腹部,…
-
气穴
穴位名 气穴qìxué,出《灵枢·四时气》。别名胞门、子户。气,在此意指原气。穴,即腧穴,亦窟藏之意。肾主纳气,是处为肾气归聚之所,因关元为原气生发之处,下焦元气关藏之处,穴在其旁…
-
穴位名 肓俞 huāngshū,出《针灸甲乙经》。肓即肓膜,俞即输注,肾经之气由此输注肓膜,故名肓俞。 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是冲脉、足少阴肾经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腹中部…
-
照海穴
穴位名 照海zhàohǎi,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蹻。照,明也,指光明照射。海,意为广大之四海,此指全身,海又是深洼之处。照者光明所及,海为百川之会。言肾之真阳深藏肾水之中,虽渊…
-
复溜穴
穴位名 复熘 fùliū,出《灵枢·本输》。别名复留、昌阳、伏白、外命。复同“伏”即深伏,熘通流,此穴在内躁上,为“经”穴,经气至此已深伏流行,故名复熘 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是足少…
-
涌泉穴
穴位名 涌泉yǒngquán,出《灵枢·本输》。别名地冲。涌,有水腾溢上升之义,涌出,上涌。泉,水自地出为泉。按少阴居人身六经之最里,本穴又为全身孔穴最下,承至阴之静,由阳经至于阴…
-
穴位名 大钟 dàzhōng,出《灵枢·经脉》。大,小之对,又同太。钟,指量器,又有聚藏、容受之义,天之所赋为钟(种)。钟,同踵。指穴为经气在踵部藏聚之处,而踵部足之大骨,又如酒钟…
-
阴谷穴
穴位名 阴谷yīngǔ,出《灵枢·本输》。阴,指内侧。谷,两山间流水之道。本穴为肾少阴之合穴,在腘窝横纹内侧端,为阴,是处屈膝时当半腱肌、半膜肌之间的凹陷中,其形似谷,故名阴谷。 …
-
中冲穴
穴位名 中冲zhōngchōng,出《灵枢·本输》。中指方位而言,不偏之谓中。冲,直上曰冲,并有冲要、通达之义。手厥阴心包经之气,中道而行,直达手中指之端,言穴居中指尖端冲要之地,…
-
水泉穴
穴位名 水泉 shuǐquán,出《针灸甲乙经》。水即水液,泉即水泉,肾主水,此穴属本经郄穴,能治小便淋沥的水病,故名水泉。 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是足少阴肾经的郄穴。 定位与取法 …
-
穴位名 太溪 tàixī,出《灵枢·本输》。别名吕细,内昆仑,大溪。太意即甚大,溪即沟溪,此穴在内踝与跟腱的间隙中,如居沟溪,故名太溪。 经属 属足少阴肾经,是足太阴肾经的输穴和原…
-
郄门穴
穴位名 郄门 xìmén,出《针灸甲乙经》。郄即孔隙,是气血聚会之所。门,人所出入处,意指门户。本穴为手厥阴之“郄”,在前臂两筋间,其穴深大,故名之。 经属 属手厥阴心包经,是手厥…
-
内关穴
穴位名 内关 nèiguān,出《灵枢·经脉》。内即内侧,与外相对,关即关隘,此穴在前臂内侧要处,犹如关隘,故名内关。 经属 属手厥阴心包经,是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八脉交会穴一,通…
-
劳宫穴
穴位名 劳宫 láogōng,出《灵枢·本输》。别名五里、掌中、鬼路。劳即劳动,宫即中央,手司劳动,劳指手,此穴在手的掌部中央,故名劳宫。 经属 属手厥阴心包经,为手厥阴心包经五输…
-
穴位名 天池tiānchí,出《灵枢·本输》。别名天会。天池,水名。天,指人之上半身。天池,为乳房储积乳汁之象。本穴所处肋间隙凹如池,人与天相应,腰以上为天,穴当乳旁,乳峰如山巅,…
-
厉兑穴
穴位名 厉兑 lìduì,出《灵枢·本输》。足阳明脉“挟口环唇”,胃为水谷之海,纳食须以口,本穴主治口噤、口僻,以及相关疾患,故名之。 经属 属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胃经五输穴之井穴…
-
间使穴
穴位名 间使 jiānshǐ,出《灵枢·本输》。别名鬼路。间即间隙,使即臣使,心包为“臣使之官”,此穴属手厥阴心包经,位于两筋之间隙,故名间使。 经属 属手厥阴心包经,是手厥阴心包…
-
下巨虚穴
穴位名 下巨虚xiàjuxu,出《灵枢·本输》。别名下林、足下廉。下即下方,巨即巨大,虚即中空、空隙,胫、腓骨间形成较大间隙,穴在此空隙之下方,故名下巨虚。 经属 属足阳明胃经,小…
-
条口穴
穴位名 条口 tiāokǒu,出《针灸甲乙经》。条即长条,口即空隙,此穴位于胫腓骨间的长条空隙之中,故名条口。 经属 属足阳明胃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8寸,距…
-
穴位名 内庭nèitíng,出《灵枢·本输》。内,内里,内方。深处为内,居处为庭。门内曰庭,主屋正室亦曰庭。穴居第2、第3趾间之趾蹼部,地位隐蔽,犹如门内之庭堂也。本穴之下为“历兑…
-
足三里穴
穴位名 足三里 zúsānlǐ,出《灵枢·本输》。别名鬼邪、下三里、下陵、三里。足即下肢,三里即三寸,穴在膝下3寸,故名足三里。 经属 属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胃经五输穴之合穴,五行…
-
犊鼻穴
穴位名 犊鼻 dúbí,出《灵枢·本输》。别名:外膝眼(《备急千金要方》)。犊即小牛,鼻即鼻子,穴在髌韧带之侧,韧带形似小牛之鼻,故名犊鼻。 经属 属足阳明胃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
-
阴市穴
穴位名 阴市 yīnshì,出《针灸甲乙经》。别名阴鼎。阴为阳之对,指寒症,市是集聚之意,穴位居下,易为寒湿所聚,故名阴市。 经属 属足阳明胃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大腿前面,当髂…
-
归来穴
穴位名 归来guīlái,出《针灸甲乙经》。别名溪穴、谿穴。还者曰归,返者曰来。凡养生吐纳者,当吸气时,腹气上升,与中气交会于气海处;唿气时,腹气下降,名曰气息归根。本穴为腹气下降…
-
外陵穴
穴位名 外陵wàilíng,出《针灸甲乙经》。穴在脐下1寸,阴交穴外旁开2寸腹直肌处。其处腹自上而下,形如大阜,正是内虚外实、内柔外刚之象。外陵者,腹壁丰满隆起,有如地面之丘陵,相…
-
大巨穴
穴位名 大巨dàjù,出《针灸甲乙经》。别名腋门、液门、掖门。大,饱满充实之意。巨,同鉅,富也。大巨者,像腹壁之丰满光泽,而内容又复鉅富也。本穴适当腹部隆起最高大处,内应小肠及膀胱…
-
穴位名 天枢tiānshū,出《灵枢·骨度》。别名长溪、长谿、谷门,循际、长谷、大肠募。天即天空,枢即枢纽,脐上为天属阳,脐下为地属阴,平脐高度则相当天地间枢纽部位,穴在脐旁,故名…
-
滑肉门穴
穴位名 滑肉门 huáròumén,出《针灸甲乙经》。滑肉门又名滑幽门(幽门乃胃与小肠相交之处,与此穴相近,故名滑幽门)。 经属 属足阳明胃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上腹部,当脐中上…
-
不容穴
穴位名 不容 bùróng,出《针灸甲乙经》。不,乃非义。容,容纳,包容。穴属胃经,位当胃脘处。水谷至此已满,再不能容纳食物,因名不容。 经属 属足阳明胃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上…
-
梁门穴
穴位名 梁门 liángmén,出《针灸甲乙经》。梁通“粱”(即粮食),门指门户,穴平脐上4寸,相当于饮食出入胃腑之门户,故名梁门。 经属 属足阳明胃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上腹部…
-
乳中穴
穴位名 乳中 rǔzhōng,出《针灸甲乙经》。乳指乳头,中即正中,穴在乳头正中,故名乳中。 经属 属足阳明胃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胸部,当第4肋间隙,乳头中央,距前正中线4寸。…
-
人迎穴
穴位名 人迎 rényíng,出《灵枢·本输》。此穴在人迎脉部位,故名人迎。 经属 属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阳维脉的交会穴。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颈部,结喉旁,胸锁…
-
气户穴
穴位名 气户 qìhù,出《针灸甲乙经》。气指空气,户即门户,气户穴在肺之上端,平云门穴,喻之为气出入肺部的门户。 经属 属足阳明胃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胸部,当锁骨中点下缘,距…
-
穴位名 头维tóuwéi,出《针灸甲乙经》。头,穴所在部位,亦指穴内物质所调节的人体部位为头。维,维持、维系之意。该穴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有维持头部正常秩序的作用。头部为诸阳之会,…
-
穴位名 下关 xiàguān,出《灵枢·本输》。下即下方,关指机关(即下颌关节),此穴在下颌关节部之下方,故名下关。 经属 属足阳明胃经,为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的交会穴。 定位与…
-
地仓穴
穴位名 地仓 dìcāng,出《针灸甲乙经》。别名会维、胃维。地即土地,仓即粮仓,土生五谷,谷从口入,如进粮仓,此穴在口角之旁,故名地仓。 经属 属足阳明胃经,为阳蹻脉、手阳明大肠…
-
大迎穴
穴位名 大迎 dàyíng,出《灵枢·寒热病》。别名髓孔。古以下颔角前方之骨称“大迎骨”,穴当其处,故名大迎。 经属 属足阳明胃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下颌角前方,咬肌附着部的前…
-
经渠穴
穴位名 经渠 jīngqú,出《灵枢·本输》。经即经过,渠即沟渠,经气流注于此,如水经过沟渠,故名经渠。 经属 属手太阴肺经。是手太阴肺经五输穴的经穴,五行属金。 定位与取法 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