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都小月,千里自同风 ——2023年法大迎新工作纪实-j9九游会老哥交流必备社区

 军都小月,千里自同风 ——2023年法大迎新工作纪实-j9九游会老哥交流必备社区

军都小月,千里自同风 ——2023年法大迎新工作纪实

发布时间:2023-09-04    阅读数:
t

(通讯员 罗若榽 郑美君 樊银库 陈冠睿 实习通讯员 郑越 袁慧慧 蔡亦可)伴着初秋微微转凉的风,府学路27号迎来了2023级本科新生,2023级研究生新生们则纷纷踏入学院路校区,开启了人生的又一崭新篇章。充满温情的接站牌、摆放整齐的迎新袋、错落有致的迎新展台;训练有素、精神饱满的志愿者,坚守岗位、细致耐心的后勤老师……招新工作有条不紊,法大的校园与一张张洋溢着憧憬的新面孔们撞了个满怀。八月的尾巴我们相遇于此,共同期待未来四年四度的军都春,成为一生一世的法大人。

(摄影 陈韵伊)

法大萌新:初入校园,邂逅法大

在行李箱的辘辘声和家长们的殷切叮咛中,一段新的旅程即将开启。

昌平校区,正在人文学院展台旁填写入学信息的李同学说,刚刚踏入法大校园,她既激动,又忐忑。被汉语语言文学专业录取的她平时就爱好阅读,未来四年大学的学习生活令她十分期待。从甘肃天水不远千里来到北京求学,对她而言,既是挑战,又是一场充满新奇的人生冒险。

法学院新生刘星宇是一位笑容灿烂的四川姑娘。怀着对“中国法学教育的最高学府”的憧憬,她义无反顾地在志愿单上写下了法大的名字,并成为了法学院的一员。初入校园,她就在志愿者们的热情帮助下体会到了法大大家庭的温暖,在这个团结的集体里,她希望能够遇见丰富多彩的大学生活,做更多喜欢的事情,不辜负四年青春。

和家长一起踏入法大校园,国际法学院涉外法治人才培养实验班的韩宸烨同学无法按捺自己激动的心情。来自江苏的他离开家乡来到法大求学,与其说是初遇,不如说是来奔赴一段薪火相传的旅途。韩宸烨的父亲曾毕业于法大,耳濡目染之下,他也对法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衷心的热爱,这门学科以其兼具人文关怀与严谨逻辑思维的魅力令他深深折服,并最终与父亲一样选择了这所中国法学教育的顶尖学府。法大小巧的校园带给他的是更广阔的天地,他希望在这里邂逅更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扎实学习法学专业知识,在法渊阁畅读经典。

学院路校区又是另一番景象。

经历过本科时光打磨的新生们气质略带成熟,也对未来有着更加清晰的规划。民商经济法学院的王镇凡刚刚办理完入学手续,心中充满了激动与不安:从火辣的巴蜀盆地来到北京,他将继续在商法和公司法的知识海洋中畅游,实践他的法学理想。这是挑战、是探险,更是一场奔赴理想、追寻未来的逐梦之旅。

国际法学院的张璐来自申城上海,相较于熙熙攘攘的外滩,她对小月河畔的喜爱更甚,她坚定成为“高素质法律人才”的信念,也满怀对“中国法学教育的殿堂”——法大的向往。初入校园,志愿者们的热情帮助让她感受到了大家庭的温暖。在这个团结的群体里,她期待着遇见丰富多彩的研究生生活,充实自己,不负青春年华。

法学院的陈思齐则是与家人一同来到法大校园,离开河北保定的家乡,踏上首都的寻梦之旅。本科阶段,陈同学就对法律法规及各大修正案的制定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并为宪法学科严谨、精深的魅力所深深折服,如今,他终于如愿成为了这所中国法学教育顶尖学府的一员。法大将为他提供更广阔的舞台,他也期待在这里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站在法大这个巨人的肩膀上,以“依法治国”为本,成就自己的法学理想。

新的一学年,中国政法大学又一次迎来了天南海北的学子,数千颗对未来怀揣期许的心在这已于燕京屹立了71载的法学殿堂齐聚。军都山下,拓荒牛前,蓟门桥旁,小月河边,新的梦想正等待放飞。“厚德、明法、格物、致公”,这八字校训将培养起一批新的青年才俊。法大是一片丰沃的土壤,能够孕育出鲜艳的花朵、丰硕的果实。“希望能够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期待自己的大学生活更加精彩”“初入法大,沉潜书海,一鸣惊人”,新生们满怀期许为自己的大学生活送上祝福。

(摄影 卢云开)

服务保障:同心协力,温暖先行

2023级新生到来之际,学校保卫处、后勤保障处各中心等部门热心、暖心、温馨做好服务保障工作,为新生顺利入学保驾护航。为了迎接新生报到,“欢迎2023级新生”的横幅和指引路标随处可见。各个院系的志愿者们通力合作,营造了既便捷高效又富有人文气息的迎新氛围。在这样友好、温暖的互相协作中,法大给予每一届新新法大人不变的关怀与踏实感。

保卫处安排了车辆入校引导服务,开放了田径场,引导家庭车辆有序入校停放。门卫保安大叔说,他的工作是守好学校大门,做好入校人员登记,引导同学、家长安全入校,打通新生“报到入校关”。

食堂工作人员同样整装待发,“米浆记忆”窗口的小哥介绍,为给前来报到的同学以及学生家长提供优质服务,他们这几天一直在加班;小哥羞涩地告诉我们,在新学期,他们还准备了新口味的奶茶供同学们选择,希望大家喜欢。

学生公寓经理沈建在接受采访时说道,新生入校首要的事情就是找到“住”的地方。所以在新生报到这几天,楼里的宿管老师和工作人员都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全天在岗,为家长和学生们提供宿舍楼内的登记、协调服务,并且帮助搬运行李、安抚同学们并指引道路。

后勤保障处王喜伟老师说,今年后勤部门为更好地完成迎新工作,保障学生、家长的需求,做出了很多创新。一方面是继续提供服务和保障,用心提升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设置家长休息区以应急解决住宿困难。另一方面,为便利新生报到,保证校园安全,后勤保障处为新学期做了一系列的准备。暑期,宿舍进行了整体修整,更换饮水机滤芯,为需要的同学定制加长床;对于宿舍在校外的同学,提供“爱心运输车”。同时,在人流量较大的区域,设置免费的饮用水和休息区。为学生和家长提供优质后勤保障,“人性化、一站式”的迎新服务已逐渐成熟。

新学期,新气象;新人物,新故事。相信在参与迎新工作师生的不懈努力之下,2023级新生们必将有一个暖心的开始。

(摄影 王骏昊)

家长入校家的温情守望信任

迎新第一日天气多变,但无论是炽烈的暖阳还是微寒的秋雨,都无法抵挡家长们陪同孩子游逛校园的热情。今年迎新季是家长入校活动的再次重启,不仅是新生,连不少已经入学的学子也带着家长们重走当年入学路,校园各处又响起了学子们兴奋介绍的声音。

亲自送孩子踏进人生的新阶段对家长来说是件大事,为此,学校各部门也联合校学生委员会在启运体育馆设置了临时住宿区,供有需要的家长应急使用。住宿区于8月26日(14:00起)至8月28日(6:00止)期间免费开放,其中8月26日提供40个床位,8月27日提供80个床位,解决了部分新生家长“住宿难”的问题,屡屡被称赞为是“温情之举”。

走在校园里,随处可见拎着大包小包的家长,不是志愿者们错过了迎接,而是家长想陪孩子们再走上一程,用沉甸甸的重量压实自己牵挂离家孩子的心。但很快,这种焦虑就被校园中的热情氛围抹去了。“亲切、热情”是新生邓婧玟的家长对法大的初印象。

提起迎新服务,家长们赞不绝口。一路上,新生被志愿者们极有条理地引导至档案处、校医院、主楼等报到场所,迷路的新生随手一拦便能得到亲切而周全的回答,甚至不少志愿者接过他们手上的行李就“即刻出发”,临行前还不忘把逛累了的家长们安置在今年特别设置的休息区,歇歇脚、喝口水。这时,稍显安心的家长们总算有时间来更多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们或是翻开提供的70周年特刊和校报杂志,或是拿起同学们自己设计的文创周边。在还不熟悉法大的家长眼里,“一个北京郊区的学校”逐渐有了实感,这里——是法学教育的殿堂。

来来往往的学子们见到面露好奇的家长便点头微笑,热情的同学还仔细介绍我校标志物“拓荒牛”的来历。在一片青春洋溢里,新生刘妍君的家长甚至感觉自己像在经历“第二次大学开学”。校园中的各个标志物下都留下了家长与孩子的合影,“尽情地享受这美好的四年大学生活吧!”是新生杨彬琪家长对孩子最真切的愿望。

从遥远的家乡将孩子送到陌生的大学,满怀忐忑的或许不只是学生,还有家长。但真心付与真心,校园里的温情传递着力量,家长、新生和学校共同牵起手来,即将从一个新的起点奔赴向未来。

迎新志愿者:不啻微芒,造炬成阳

在校园熙熙攘攘的人群中有这样一抹独特的存在,他们身着统一的服装,年轻的面庞上仍显稚嫩,穿梭于校园的各个角落,脚步匆忙而坚定。当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他们已经做好准备:或是等候在车站、机场,手举接站牌默默等候并帮助新生填写信息;或是手拿站牌,等待在主干道;或是接过沉重的行李,引导师弟师妹完成各项新生报到事项……亲切的问候、洋溢的笑容,冲淡了地域的差异和初到校园的紧张和窘迫,如徐徐清风般驱散了烈日的燥热。

面对新鲜血液的注入,志愿者的心中亦荡起了阵阵涟漪。曾几何时,他们也是懵懂新生,也曾孤身不远万里奔赴异乡,迷茫而无措。而如今,他们用热情的指引、关怀的微笑,成为了照亮他人的盏盏明灯。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2级的袁慧慧感慨道:“因为自己淋过雨,所以也总想替他们撑把伞。”无论是大到校园各个地点的详细介绍,还是小到宿舍热水机的使用流程,志愿者们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尽可能地帮助师弟师妹少走一些弯路、少踩一些坑。正如民商经济法学院22级李邸韵对新生的寄语中所讲:“希望他们在法大的四年时光里,茁壮成长、拥抱生活,所想皆有所得”。

为新生提供接站服务已是法大持续多年的老传统,报到日当天,天还未明,志愿者们便已坐上前往站台的大巴。从昌平到北京各大机场、车站,将近两个小时的路程架起了沟通学生和法大的桥梁。独具法大特色的接站牌是家的指引,统一印有“中国政法大学”的红色马甲背后是家人般的温暖。6个接站点、41班车次、23位老师、141名志愿者,他们坚守岗位,认真做好新生保障工作。在候车的大厅里,“中国政法大学的往这边来”“师弟师妹们拿好乘车票”“注意带好随身行李”等关切的话语此起彼伏,一趟又一趟的接站车来往穿梭,满载的是来自天南海北的期许,驶上的是通往法大的道路。

从晨光熹微到日落西山,忙碌了一整天的志愿者热情丝毫未减。为节约时间,他们在展台草草解决了午饭便又投身于紧张的迎新工作中。法庭科学班22级的高毅巍主要负责人脸识别工作,他说:“这是我第一次以师兄的身份出现,就想做到尽善尽美,给大一新生们一个美好的开端。”正是在广大志愿者的共同努力下,迎新工作得以进行得如火如荼。

面对新学期、新气象、新面孔,在法大学习生活了一年的大二学生们也有很多新感悟。来自国际法学院的吕南柯同学感叹:“转眼间就当上了师兄师姐,想想还有点不太习惯”。他回忆起自己刚上大一时,面对全新的大学生活也曾感到茫然无措,而现在的他已完全适应了法大的校园生活,对法大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当被问及给新生的寄语时,他认真而坚定地说道:“我希望师弟师妹们能够时刻铭记法大校训‘厚德、明法、格物、致公’,随着学习的深入你会逐渐感受到它的庄重伟大。这是我们求学的信念,也是我们法大人的精神符号。”

同样升入大二的还有来自民商经济法学院的创新发展部部长于净,她认为新学年不仅是新生校园生活的开始,也是师兄师姐砥砺向前的新篇章,“新学期里会更加努力地学习,制定合理完备的学习计划,做好师弟师妹们的榜样!”作为法大学姐,来自21级新闻专业的罗若榽也参与了迎新活动,“记得有一个师妹找不到档案收集处,在路边很着急,我就主动上去搭话,把她带到了逸夫楼。一路上她也问了我很多有关学校生活的问题,聊天中她慢慢从紧张变得放松,对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也充满信心。”与新生的相处既让她回忆起自己的大一生活,也感受到了同学间互帮互助的温暖,“想当初我也是个懵懂的新生,接受着师兄师姐的帮助,法大真的是一个很温馨有爱的地方”。

(摄影 何苑甄)

一次相遇,一生情缘。秋风温柔,法大温情,纵使五湖四海江山远,他乡亦可作故乡。祝愿2023级新生能于法大校园里遇见更好的自己,拥抱灿烂的未来。让我们整装待发、并肩前行,续写独属于法大人的新篇章!

编辑 张倩倩  

【】

相关文章:

读取内容中,请等待...

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中心j9九游会真人游戏第一品牌的版权所有 © 网络工作室负责维护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电子信箱:news@cupl.edu.cn


新闻网手机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