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名
前顶 qiánding,出《针灸甲乙经》。前即前方,顶即头顶,此穴在头顶之前方,故名前顶。
穴位经属
属督脉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3.5寸(百会穴前1.5寸)。
取法:正坐,由百会穴(正坐,两耳尖与头正中线相交处,按压有凹陷处即是百会穴)向前2横指即是。
穴位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帽状腱膜、腱膜下疏松组织。布有额神经,左、右颞浅动、静脉及枕动、静脉吻合网。
作用与主治
作用:熄风醒脑、宁神镇静
主治:头面疾患等:如头痛,目眩,头风,顶中痛,面赤肿,瘈疭,高血压,鼻炎,眩晕,鼻渊,癫痫,颠顶痛,鼻塞,鼻痔,鼻多清涕,目赤肿痛,中风,水肿,目痛,颜面浮肿,小儿惊痫,头晕,目赤,小儿惊风,高血压,中风后遗症,偏瘫等。
刺灸法
刺法:平刺0.3~0.5寸,或向百会、悬厘方向透刺,局部酸胀。小儿囟门未闭者禁针前顶。
灸法: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用双手中指交叠用力向下按揉前顶穴3~5分钟,有酸胀感,可缓解头痛症状。
穴位配伍
配百会穴、后顶穴治头顶痛。
配迎香穴、合谷穴治鼻炎。
配后顶穴、颔厌穴治眩晕,偏头痛。
配攒竹穴、人中穴治小儿急惊风。
配百会穴治目暴赤肿,头痛、眩晕。
配腰奇穴、百会穴、瘈脉穴、太冲穴治小儿惊痫。
配百会穴、风池穴、申脉穴、太冲穴治头晕、目眩。
配水沟穴治面肿虚浮。
文献摘要
《针灸甲乙经》:风眩目瞑,恶风寒,面赤肿,前顶主之。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疗头风目眩,面赤肿,小儿惊痫,风痫,瘛疭,发即无时,鼻多清涕,顶肿痛。
《针灸大成》:主头风目眩,面赤肿,水肿,小儿惊痫,瘛疭,发即无时,鼻多清涕,顶肿痛。
《普济方》:大肿极,即以三棱针刺之,绕四方1寸以下,其头肿痛立瘥。覆以盐末,生麻油揩发际下。
以上就是前顶穴的全部内容,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切勿模仿及使用,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身体不适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科普内容不能作为疾病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根据个人情况科学治疗。
声明:本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3954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