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名
灵台 língtái,《素问·气府论》。别名肺底。灵即神灵,台即亭台,此穴在神道和心俞两穴下,故喻为心的神灵之亭台,故名灵台。
经属
属督脉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背部,当后正中线上,第6胸椎棘下凹陷中。
取法:两侧肩胛下角连线与后正中线相交处向上推1个椎体,其下缘凹陷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浅层主要布有第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和伴行的动、静脉。深层有棘突间的椎外(后)静脉丛,第六胸神经后支的分支和第六肋间后动、静脉背侧支的分支或属支。
作用与主治
作用:清热化湿、止咳定喘
主治:胸肺、嵴背和外科疾患等:如咳嗽气喘,身热,嵴背强痛,痈疽,疔疮,胸胁胀满,胃痛,疟疾,咳嗽,气喘,疗疮,气喘不得卧,背痛,项强,疔疮,现代又用灵台穴治疗支气管炎,哮喘,肺炎,肺结核,胆道蛔虫症,蜂窝织炎等。
刺灸法
刺法:斜刺0.5~1寸,局部有酸胀感,可向下背或前胸放散。不宜深刺,以防损伤嵴髓。有麻电感时应立即拔针或停止深刺。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经常用按摩槌,在灵台穴处轻轻敲打,可以提高睡眠质量。
配伍
配合谷穴、委中穴治疔疮,风疹。
配委中穴点刺放血治疗疮、丹毒。
配陶道穴、内关穴治间日疟。
配合谷穴、委中穴(放血)治疗疮。
配阳陵泉穴治胸胁疼痛、胆道蛔虫病。
配陶道穴、内关穴治间日疟。
文献摘要
《针灸聚英》:先儒谓心曰灵台,经谓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岂主病同手少阴神门,而针刺浅深,艾壮多寡,同至阳、神道欤?
《针灸大成》:今俗灸之,以治气喘不能卧,火到便愈。
《类经图翼》:今俗以灸气喘不能卧及风冷久嗽,火到便愈。
《普济方》:西方子云,主热病脾温疟汗不出。
以上就是灵台穴的全部内容,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切勿模仿及使用,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身体不适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科普内容不能作为疾病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根据个人情况科学治疗。
声明:本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39543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