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窦穴-j9九游会老哥交流必备社区

食窦穴

穴位名

食窦
shídòu,出《针灸甲乙经》。别名命关。食,指食物与饲养,又为藏谷之窖。窦,孔穴,水道也。《外台秘要》有:“主胸胁支满,肠间雷鸣,辘辘常有水声。”似有水谷从此通过,因名食窦。

经属

属足太阴脾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胸外侧部,当第5肋间隙,距前正中线6寸。

取法:仰卧,乳头旁开3横指,再向下1个肋间隙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胸大肌、前锯肌、第五肋间结构、胸内筋膜。皮肤由第4、5、6肋间神经的外侧支重叠分布。皮下筋膜疏松,内有皮神经及胸腹壁浅静脉经过。针由皮肤、皮下筋膜经胸大肌表面的深筋膜和其下缘,入前锯肌,再深进肋间内、外肌及其间的肋间血管和神经。前二肌由胸前神经和胸长神经支配,后二肌由肋间神经支配。在胸内筋膜的深面,正对第5肋间隙是胸膜腔及肺,因此,不宜深刺与提插。

作用与主治

作用:宣肺平喘,健脾和中,利水消肿

主治:胸胁胀痛,嗳气,反胃,噫气,翻胃,食已即吐,噎膈,胃炎,腹胀,水肿,腹胀,黄疸,脾泄下注,大便失禁,胸满气喘,胁痛不止,腹水,肝区疼痛,肺炎,胸膜炎,肋间神经痛,咳嗽,痰饮,少乳,气管炎,肝炎,尿潴留等。

刺灸法

刺法:斜刺或向外平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内有肺脏,切勿深刺,以防气胸。

灸法:艾炷灸3~5壮;或艾条灸5~10分钟。

按摩:将中间三指并拢,以指腹揉按食窦穴,每次1~3分钟,可治心脏疾病引起的胸痛、肋间神经痛、心悸等疾病。

配伍

1、配足三里穴、中脘穴治腹痛。

2、配支沟穴、阳陵泉穴治胸胁胀痛。

3、配膻中穴治胸肋胀痛。

文献摘要

《备急千金要方》:食窦主膈中雷鸣,察察隐隐,常有水声。

《针灸大成》:主胸胁支满,膈间雷鸣,常有水声,膈痛。

《类经图翼》:主治胸胁支满,咳唾逆气,饮不下,膈有水声。

《扁鹊心书》:妇人产后,腹胀水肿,灸命关百壮。黄疸,眼目及遍身皆黄,小便赤色,乃冷物伤脾所致,灸右命关一百壮,忌服凉药,若兼黑疸及房劳伤肾,再灸命门三百壮。反胃食已即吐,乃饮食失节,脾气损也,灸命关三百壮。老人大便不禁,乃脾肾气衰,灸左命关,关元各二百壮。此穴属脾,又名食窦穴,能接脾脏真气,治三十六种脾病。盖脾为五脏之母,后天之本,属土,生长万物者也,若脾气在,虽病甚不死,此法试之极验。

《外台秘要》:主胸胁支满,肠间雷鸣,辘辘常有水声。

以上就是食窦穴的全部内容,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切勿模仿及使用,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身体不适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科普内容不能作为疾病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根据个人情况科学治疗。

声明:本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395438@qq.com

(0)

相关推荐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