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名
五处
wǔchù,《针灸甲乙经》。《医学入门》作巨处。名解:“五”,东南西北中五方也。“处”,处所也。该穴名意指本穴气血来自头之各部。本穴气血本应由曲差穴提供,但因曲差穴的气血受热后散于膀胱经之外,基本无物传入本穴,穴外头之各部的气血因而汇入穴内,故名“五处穴”。
经属
属足太阳膀胱经。
定位与取法
定位:在头部,当前发际正中直上1寸,旁开1.5寸。
取法:前发际正中直上1横指,再旁开量2横指处即是。
解剖
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枕额肌、腱膜下结缔组织、骨膜。皮肤由额神经的眶上神经和滑车上神经分布。
作用与主治
作用:宁神止痛。
主治:头痛,目眩,目视不明,惊风,癫痫,半身不遂,脊强反折,抽搐,目不明,现代又多用五处穴治疗面神经麻痹,鼻炎,视力减退,面神经麻痹,三叉神经痛,衄血,鼻息肉,感冒等。
配伍
1、配率谷穴、行间穴治面瘫,眩晕。
2、配合谷穴、太冲穴治头痛、目眩。
3、配支沟穴、印堂穴治小儿惊风。
4、配足通谷穴、太冲穴治癒痛。
刺灸法
刺法:平刺0.5~0.8寸。
灸法:不可灸。本穴经书列为不可灸,是因为本穴的气血空虚即为正常态,若施以火灸,则穴内地部的水湿气化充斥穴内,穴内正常的空虚态即被破坏,故不可灸。
文献摘要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头风,目眩。
《针灸大成》:主嵴强反折,瘛疭癫疾,头风热,目眩,目不明,目上戴不识人。
《太平圣惠方》:主目不明,头眩风闷。
以上就是五处穴的全部内容,内容仅供参考学习之用,切勿模仿及使用,具体治疗及选购请咨询医生或相关专业人士,身体不适时,请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
温馨提示:科普内容不能作为疾病治疗依据,如有不适请前往正规医院就诊,根据个人情况科学治疗。
声明:本内容旨在传播知识,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2395438@qq.com